9月21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道农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绿公司圆桌会”在北京可口可乐亦庄工厂举行。本次圆桌会有来自“中国绿公司百强”企业的代表,还有来自非政府组织和研究机构的专家。
活动从上午11时开始,访问团在可口可乐政府事务总监李玲平女士的带领下,参观了可口可乐公司的三条灌装生产线。了解了可乐生产的整个流程。在生产线上,我们看不到很多员工,几乎各个环节都是自动化的,包括配液,装瓶,旋盖,包装。整个工厂除了机器的轰鸣,难得听到人声。
随后,参观一行人又来到了可口可乐的展厅,在这里,我们一起追寻了可乐的历史。引导员解说到:“可口可乐最早来北京是在1927年,先到上海。1949年退出了大部分地区,1979年重新进入,在中美建交之后,在北京首先建厂。老厂是在丰台区五里店,1992年建立公司。1981年是与中粮一起合作的。当时的可口可乐,只能供外事活动用,而且是玻璃瓶产品。现在我们不仅有四条灌装线,全国还有42家,每个省市都有。所有的质量都是相同的,全球都一样。”在参观活动接近尾声时,全体参访人员还有幸品尝了具有历史味道的玻璃瓶装可乐,并在展厅前合影。
下午1点半,圆桌会正式开始。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女士首先代表主办方发言。她介绍了绿公司项目的源起,绿公司项目的历史,以及“绿公司”概念的演进。并点出“绿公司圆桌会的宗旨就是要把各种所有制的公司,各行业的公司聚集起来,大家坐在一起,探讨理念,找到方法,最大限度地关注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李玲平女士发言,她详细介绍了可口可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她指出,可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在四个方面:水资源的管理;生产与物流中的能源管理;可持续包装的创新;和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可口可乐不仅逐步提升了水资源在工厂中的利用率,而且也积极推动在工厂外的保护,可乐公司希望到2020年实现向大自然返还等量的水,实现“水中和”。在能源管理方面,可乐正在与海尔合作,研发一种“零排放”的冰箱,这个冰箱不仅能够智能作业,而且能够将自身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
在包装方面,可乐也在寻求创新,目前,可口可乐正在研发用科学手段做到30%的包装材料来自农产品的废渣。而在未来的3-5年,可口可乐希望做到100%的包装材料来自农业废渣。另外,在消费者健康方面,可口可乐也一直致力于各种社区活动。通过饮食教育、环保教育、健康教育来促进社区学校的建设。目前,可口可乐在中国已经建立了113所希望小学,并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为希望小学筹集善款。
随后,李玲平还对可口可乐面临的各项挑战进行了真诚的分析。她指出,可口可乐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供应商管理。如何监督和管理供应商对于保证可口可乐的饮料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在信息披露方面,国内各类型的企业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披露标准,而且各公司的披露周期也不一致,造成社会的一些误解,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和麻烦。
她举例说,去年社科院给可口可乐的信息披露评了零分,这对公司有很大的触动,因为可乐报告披露的周期有问题,使得社科院对可乐发布的报告有了误解。最后,李玲平提出建议,能否讨论一下,企业该如何进行信息披露,才可以使企业更加透明,更加健康。
第三个进行发言的嘉宾是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的蔡剑老师,他的发言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第一,可持续供应链的重要性;第二,建设可持续供应链的关键问题;第三,可持续供应链的创新模式。
他指出,中国供应链管理的成本过高,旧有模式的供应链反应速度迟滞。企业必须理解供应链中不同权益者的需求,通过生产或服务重组,引进革新技术,提高整个环境的投入产出效率,并在供应链中执行新的服务,如碳足迹、安全识别,低碳品牌等,提高整体的技术含量与文化价值,以此重构供应链的网络价值。
最后,蔡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正大集团的案例。他指出,该集团首创了“四位一体”产权模式,通过整合政府的政策资源、银行的金融资源、龙头企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土地和组织资源,共同搭建多方共赢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平台。而这一产权模式值得更多的企业借鉴。
主题发言结束后,在道农研究院研究总监刘婉莹的主持下,圆桌讨论正式开始。主持人参会嘉宾分成四组,每组由来自不同企业和机构的成员组成。并提出,会议可以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首先,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披露对企业的美誉度有多大的影响;其次,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中,各小组对两个问题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沟通和对话。在讨论总结发言中,有三个小组认为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对企业美誉度的影响是中性的。而且对于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结论也不一样。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时期,企业的信息披露更应该谨慎。
而对信息披露中遇到的困难,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那就是“标准”问题。虽然各种国际标准机构都制定了很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披露标准,但各种标准并不统一,尤其是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行业特殊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另外,因为标准难以获得公信力,社会中的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消费者,也会对企业的披露信息产生质疑,这又给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争议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