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10月10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发起的“中国企业家全球游学计划”美国班开始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游学。MIT大卫•萨诺夫技术管理学教席教授、马丁信托创业中心创始人爱德华•罗伯茨(Edward Roberts)为学员们讲述了MIT创业与创新的源泉与发展。十六年前,爱德华•罗伯茨帮助MIT毕业生张朝阳创建了一家后来名为搜狐的公司,使之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成为风险投资创业公司的中国样本。
爱德华·罗伯茨: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欢迎大家到MIT,很高兴能够有机会简短地给大家讲一下我们MIT有关创业的故事。同时,也希望你们回到中国后能够鼓励中国的创业发展。
按照中国的标准衡量,麻省理工学院(MIT)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院,因为我们只有150年的历史。但是就在这150年期间, MIT发展了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强大的,而且是与美国以及全世界其他高等院校所不同的文化。
1865年MIT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创始人用一句拉丁文作为我们的校训——“手脑并用”。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并重。MIT的目标是能够创造出有用的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可以把它转化到社会之中,促进就业,能够造福于社会。这样的一种观点和美国传统大学的观点是有截然的不同,在早期,一些MIT的教授做了一些当时在美国大学通常都不是由教授来做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动手办公司”。
MIT是明文规定和鼓励我们的教授,能够为各产业界提供咨询,直接进行帮助,以及把我们在MIT所进行的研发成果转化到社会中去。在MIT,不仅仅是教授这样做,而且有越来越多的MIT学生以及以前的校友也献身实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创业”。在这150年的历史中,由 MIT的学生们做出实际贡献的例子不胜枚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MIT成为一个对美国政府有重要贡献的大学,积极地参与了军工产品的研发工作,以帮助在战场上作战的部队,其中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雷达”的成功研制。那时候MIT和美国政府之间有着深度的、密切的关系,当时我们的校长是个物理学家,他用一年的时间作为美国全国科研公司的主任,负责整个美国进行的研发。大概1945年他又回到了MIT来领导我们这所大学。他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就是在战争期间所进行的这种研发所获得的技术成果,应该把它转化到社会中去,帮助建立新的公司,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福于社会。
也是由于他的这种理念和行动,一些MIT的校友组成了美国的第一个风险投资的公司,叫做“美国研发公司(American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来支持科技公司的发展。加速新公司的发展,也使得MIT的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有很多的教工和我们的校友都创立这种科技公司,比方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这些都是在我们MIT前一百年的历史当中进行的,因此在MIT也就有这样的一种传统和文化,来取得这样的一个成就——通过正式的教育来推动科技进入社会。
在过去这五十年以来,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以来,在MIT大学所进行的工作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我们的教育来推动创业精神的发展,并成立了各种机构和机制,鼓励学生和教授办公司。最初的这些努力都是一些非正式的,不是由MIT直接管理的,而是由MIT的校友自己进行的,比如,他们创办了 MIT的创业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为MIT的校友帮助其他校友创业提供平台。这个创业论坛最先起步是在美国波士顿剑桥地区,然后逐渐发展到美国各个城市,最后又开始国际化,甚至可能在北京也会有这样的一个MIT的创业论坛。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了我们的(马丁信托)创业中心。1990年我在创办这个创业中心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一穷二白的,在整个中心我们只有一个关于创业的课,由一个MIT校友兼职来教,也只有一个教授兼职做创业这个课题的科研工作,那就是我。然而到23年后的今天,我们现在已经有40 个课程,有十几名全职的教授,同时还有以前自己进行过创业或者风险投资的人,到我们这里来担任客座教授,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创业发展之路。
当时在1990年,整个MIT没有任何的社团是有关创业的,而且当时在MIT也没有一项有关创业的竞赛。实际上,1990年,第一次有三个学生到我的办公室来,提议要开一个商业竞赛“一万美元赛”,获胜的话能够得到这一万美元,但条件是他们得能找到这一万美元。在一年之后,我们就有了45个学生的团队来竞争这一万美元的奖金。不过,今天我们这个名字已经不叫10K(一万美元),叫“100K(十万美元)”。虽然它的名字是叫“100K”,但我们发的奖金并不是十万美元,我们的奖金总和是40万美元,而且竞争的学生团队从45个增加到了300个。
除此之外现在还有一个叫做“清洁能源”的商业规划竞赛,这个奖金要超过40万的奖金,不过它的奖金是来自政府拨款,而我们刚才所说的 “100k”的奖金完全都是我们自己在民间筹资。除此以外MIT还有其他的相关的计划和竞赛,在整个MIT我们已经有很多个学生社团的主题都是与创业有关,这也说明了创业在MIT的学生当中的一个重要地位。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我们MIT学生发生的变化。在1990年的时候,一共有25个学生选了我们当时仅有的一门有关创业的课程。而今天在我们整个MIT,选择创业或与创业有关课程的学生数以千计,这也说明学生对创业的态度的巨大变化;而且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四五个学院,而是遍布整个MIT校园。举一个例子,在我们斯隆管理学院每年有400个MBA的学生毕业,今年,他们当中的155人申请了我们的一个创业和创新的加强型课程项目(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Track)。但是这个项目的名额只有100个,换句话说有100个学生他们能够进入这样的项目,相当于他们这个数目一半以上的人,他们都在等待能够有机会来上这样的课程。在1990年只有少量的学生对创业感兴趣,而在2013年MIT的全部学生中有40%的人都非常希望能够选修和“创业”有关的课程,这是一个文化上的、以及学生态度的巨大的变化。
现在我再花一点时间,从我个人的角度讲讲和中国有关的事情。1996年的时候,一个实验物理学的博士生从MIT毕业,他对我说我要回到中国开一家互联网公司,他的名字就叫张朝阳。很多人都有点不理解他,因为在1996年的时候,我们MIT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是千方百计地延长签证,或者是到世界银行,到联合国找工作,甚至去哈佛再读一个学位,能够争取再留下来两三年。张朝阳就与众不同,他说中国注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他要回国去帮助中国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他要运用他所掌握的知识,回中国开办一个互联网公司。
我和张朝阳在一起非常密切地工作了六个月,然后我们就把他送回国了,同时还给了他一张支票,我们注册了一个公司,当时叫做“爱特信公司 (Internet Technologies China)”。张朝阳当时手里拿着两万五千美元的支票,在波士顿银行的里还有二十万美元,可以在他需要的时候使用,后来这个公司更名为搜狐。当时成立这家公司还有两个董事,我是其中一个。十六年后,现在我仍然还是搜狐的董事,它的CEO还是张朝阳,在今年公司的整个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十亿美元,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是张朝阳当初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个理想实现的一个证明。
张朝阳的回国,除了他给搜狐公司取得的重要成就之外,他实际上还开始了一个新的、重要的一个潮流,那就是有更多的中国MIT的毕业生,也跟随他前面走过的路,回到中国去创办公司。有一些公司取得了成功,有一些或许不那么成功,但是无论如何所有这些创办公司的学生也都是本着同样的创业精神,而且现在有绝大多数的MIT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希望能够返回祖国。
我们今天能够在此接待这样一批杰出的中国企业家和创业家,我非常地荣幸,也同时希望我们在这里提供的教育和课程,能够帮助他们在他们的事业当中取得进一步的成功,而且也希望所有的各位以后能够将来不断地再到我们MIT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