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天气这么好,你们还开空调,应该把这些玻璃窗换成纱窗,让空气进来。”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均豪一上来发言,就对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项目组提了个“绿色”的建议。
过去的印象中,中国企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总是一个“被教育”的角色,欧美国家的学者和机构向中国企业传输先进理念与技术,后者一直是学生和听众。
不过,在剑桥大学,中国企业家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表现出了一种自知自觉。他们对现状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对如何解决问题有独到的看法。曾经只是学生和听众的中国企业家,在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英国之行第三日,在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的会议室里,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对中国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中国既是GDP的受益者,又是环境受害者。”
他认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中有两点引人关注:一是“不断富裕出来的中国新一代”,他们生活、工作方式和消费需求相比上一代有新变化,这将促使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产业成为经济主导,比如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
其次,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注定了许多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无以维持,加之越来越多农民进入城市,通过教育,劳动力素质得到提升,必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刘积仁表示,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的确给中国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但是改革开放是为了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能吃上饭,让子女上学,有梦想”;今后的20年,将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治愈”的过程。
王均豪在发言中则提到了当下的热点话题——欧盟单方面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税,他直言不讳地说,“富人和穷人交一样的税,不公平。”他认为,解决问题是根本办法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碳排放。
会议室里空调温度较低,而窗外阳光明媚、温和宜人,王均豪便谈起剑桥大学应该在气温适中的时候关闭空调,将玻璃窗换成纱窗让空气流通的问题,“这是个好生意,没人做的话,我来做”,剑桥的学者专家们都会心一笑。
在中国企业家的身上,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已开始发酵。(王茜 发自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