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投资渠道不畅,欧洲投资环境改善
民资赴欧投资升温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8%。在欧洲投资额前5位的中国企业为吉利、华为、联想、三一重工、卧龙控股
本报记者 张龙
危机中仍有机会,这被中国民营企业看在眼里,而机会,恰恰就在“欧债危机”之下的欧洲。7月22日,包括联想掌门人柳传志在内的多家民企负责人飞往英国,进行考察等活动。
柳传志表示:“中国公司都有‘走出去’的远大抱负,而英国凭借其利商环境、对商业的大力扶持以及在金融服务、创新与技术领域的优势,成为寻求全球扩张的中国公司的最佳合作伙伴和目的地之一。”
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说:“在奥运会期间,位于伦敦的英国商业大使馆将成为英国国际商务活动的大本营,国际公司可通过这些活动利用英国的专业技能,获得英国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寻求跨行业合作的机会。”
在欧洲投资额前五位的中国投资者分别是:汽车厂商吉利、通信企业华为、电脑制造商联想、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电气与房地产开发商卧龙控股等,这些均为民企。
一家名为Rhodium的咨询机构的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在欧投资尚不足8亿美元,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000亿美元,且将以民间投资为主。2000年到现在,中国对欧洲的总投资为210亿美元,虽然国有企业贡献了其中的72%,但私有企业在同一时期完成了全部573宗交易中的2/3。
政府扶植政策力度加大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一项对本地企业从事境外投资提供贷款贴息的计划,这是为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而采取的一项最新措施。
根据财政部公告,将对中国企业从事境外投资用于项目经营的贷款给予贴息,贷款贴息率不超过实际利率。换句话说,贷款的贴息率可以达到贷款的实际利率。
一家常年在海外做建筑项目的民企中层告诉记者,如果真能让民企享受到的话,国家这个鼓励优惠的政策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在该政策出台之前,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信部等13部委曾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引导民营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境外投资。支持重点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和外币债券,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指导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成立涉外股权投资基金,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对促进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作用。
有专家曾公开表示,13个部委联合发文凸显了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一直都鼓励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之前更多的政策偏向于国企,现在明确鼓励民企进行海外投资,这让民企有了点信心。”上述建筑类民企中层说。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8%。
在欧洲投资方面,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活动持续活跃,民企三一重工、庞大汽车,都以巨资对心仪欧洲资产发动了攻势。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意愿连年增长。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亚欧联合资本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欧洲成为了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首选目的地,交易额占总额的比例为34%,北美地区占比则从34%下降至21%。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2年全球投资报告,英国吸引并保留1.198万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比上年度增长3%,蝉联欧洲对内投资目的地的头号交椅。这也是中国民企负责人去英国考察的原因。
民企投资领域多元化
欧洲对于中国的投资有些“迫不及待”。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对英投资中国区总监庞大维说:“英国是欧洲最具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我们是欧洲最大的中国投资接受国之一,按照项目数量来说,中国目前是英国的第七大投资国,是伦敦的第三大投资国。在英国所具备的优势与中国发展的需求之间,日渐形成一种天作之合,英国与中国公司之间甚至也将有更多机会建立富有成效的长期商业合作关系。”
早在今年4月份,比利时副首相文森特到江苏苏州访问时就表示,欢迎中国民营企业抱团到比利时投资发展,实现“共赢”。 布鲁塞尔方面已承诺给予中国企业免除12个月租金、位于市中心繁华区域的办公地点,5.7万平方米的“皇家仓库”也已为中国企业来此开展贸易做好准备。
有专家曾表示,中国民企在欧洲的投资为欧洲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对中国来说,对欧投资最大的好处能更容易的在这个世界最大单一市场上销售产品,可以扩大自身的全球产业链,深入挖掘学习最新技术、品牌效应和人力资源,这一切都能帮助中国自身经济的快速飞跃。
一位不愿具名的并购律师告诉记者:“我们律师事务所今年已经在帮助6家民企进行欧洲投资事宜。民企在欧洲投资主要在机械制造方面,还包括日用产品、消费品、奢侈品等其他领域。”
在银行业方面,中国也有斩获。近日,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在第比利斯宣布收购格鲁吉亚贝西斯银行90%的股份,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控股海外银行的中国民企。
广东一家做小家电生意的民企总经理告诉记者:“国内投资环境仍然有问题,非市场的干扰因素太多,对民企决策者而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处理好和当地政府以及银行的关系。现在欧洲对于中国企业非常欢迎,政策上较以往也变得宽松,自己已经应邀准备去意大利进行考察。”
上述不愿具名律师表示,很多民企去欧洲投资并不会做吸引人眼球的事情,而是在所谓的低收益项目中先扎下根,然后在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