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志 发自美国华盛顿
新浪财经讯 40年前,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第一次访华,那是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军官。他回忆说,过去的这40年,中美关系的变化翻天覆地,也正是中美关系的变化,改变了世界。今天他对新浪财经表示,他相信中美在这40年中的所有决定,都源于让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沟通顺畅才是关系发展根本
“这是我家里的电话,你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而不必通过美国国务院,也不用事先知会我。你只需要准备一个翻译就够了。”将军出身的鲍威尔,办事简单干脆。他对中国的官员如此说。
就因为这样,鲍威尔和时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他回忆起一件趣事。
“那是一个周六的早晨。我正在地下室里干活,和我的妻子还有两条狗在一起。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是李肇星外长打来的。我们聊了一会儿之后,来了一个联邦的快递员到我家给我送快递,他按动门铃的时候,我的两条狗大叫了起来。李肇星外长一定是听见了,他问,发生了什么事么。我笑道,来了个快递员,我得去开门,请您稍等。”
鲍威尔摁下静音键,签收了东西,关上了门,狗就安静了下来。鲍威尔又回到地下室里继续和李肇星打电话,两个人都大笑起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此解决。
鲍威尔对新浪财经表示,这就是我希望的沟通方式,虽然你可能代表中国。沟通顺畅了,才有利于关系的建立。
只有中国不对我盯梢
中美过去40年间的变化让人瞩目,鲍威尔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鲍威尔回忆道,他第一次访华是1973年。那时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刚刚访华不久,中美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他是访华的第一个美国军方代表,他的军衔是中尉。
“访华之前的几个月,我刚刚访问了苏联。那时,苏联处处对我盯梢。但是我来到中国,我问工作人员,我该遵守哪些限制?他们回答说没有任何限制。”鲍威尔说。
鲍威尔惊叹于中国的开放程度,在他的印象中,由于国家体制和文革等原因,中国应该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他发现他可以在中国自由活动,完全没有限制,更没有盯梢。
他从上海一路向南,走到了深圳。他边走边看边问。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问那里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得到的答案都是:我希望能买自行车、收音机,如果有缝纫机就更好啦。
亲历中美关系发展
鲍威尔说,他从一名士兵到军官,接下来走进白宫,从总统安全顾问到国务卿,如今为艾森豪威尔基金会服务,一路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每一次谈到中国,鲍威尔都惊叹于中国的成长。他说,“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成绩相当优异,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只能是越来越紧密。”
他认为,中国和美国在建国的时候选择了各自的政体,今后中美的政体也不能一样,但是这并不影响两国的经济,两国的经济联系只能越来越紧密。
“中国的成绩如此优异,我希望,同时中国也应该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鲍威尔说,这是他真心的想法,而不希望被中国看成敌意,他希望能和中国人成为朋友,至少是关系更紧密的伙伴。
对于中国的一些问题,将军出身的鲍威尔也直言不讳。
“第一,中国能让4亿人脱贫,这很了不起,但何时能让剩下的8亿人致富,这是个问题。我相信当今中国的农民不可能一辈子呆在田里,如果只为填饱肚子,发展就不可能长久。”
鲍威尔说,这就提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需要从沿海到内地转移,同时大量的人需要从农村走向城市。这需要大量的能源,也需要大量的投资。
“就像照镜子一样,美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美国的上层社会发展得很好,但是中层的问题就比较大,特别是眼下的高失业问题。”鲍威尔说。
打造稳定坚固的中美关系
鲍威尔坚定地认为,政治稳定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提。
“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早已高度融合。但是这依赖于稳定的中美政治关系,才能建立稳定的中美经济关系。”鲍威尔表示。
他认为目前的关系还是不够牢固。他阐释了自己的想法:“稳定的中美关系,应该是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承担中美关系打破带来的代价。”
他说,美方的立场是,美国必须保持在西太平洋方面经济、外交和军事的活动。
他还特别谈到中国军队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但是他认为,美方没有任何理由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不高兴,只是希望能够多一些透明。
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美能够携起手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合作能够展开,共同为两国人民创造财富。
我不会竞选总统
鲍威尔第一次被人问起是否会竞选美国总统的问题,是1995年。
那一年,四星上将鲍威尔是海湾战争的英雄,很多美国人都支持他第二年竞选美国总统。也正巧那一年,鲍威尔出版了自传《我的美国之路》。 “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时,当时周围就有好多人问我是否会竞选总统。”鲍威尔说。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真地花了三个星期来考虑这个问题。最终还是放弃了。”鲍威尔表示。
鲍威尔认为,他是一个军人,对做一个政客不感兴趣,他的兴趣点在非营利组织上面,特别是商业领域。因此放弃了总统精选。
“我放弃掉这个想法之后,就再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鲍威尔说。
鲍威尔不忘记告诫在场的人,人一定要忠于自己的想法,忠于自己的兴趣,特别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