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EN
疫后跨越“数字鸿沟”,企业要走好这三步
年度会议
道农
2020/05/19
摘要:
跨越,数字鸿沟,企业,走好,三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

  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云上绿公司”于5月19日19:00-20:30再次举行。中国绿公司联盟成员、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总经理李强进行了一场主题为《跨越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按下企业发展快进键》的直播,并与网友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李强指出,在企业推进数字化的进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光的技术亮点只是“冰山一角”,冰山水平面以下才是企业生产经营真正应该关心的事情。包括企业的韧性,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在冰山下隐藏的能力缺失和陷阱。

  在后疫情新常态下,企业该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提升供应链的韧性,缓解市场需求波动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巨大冲击,进而抵抗制造运营的风险,是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下为直播实录节选:

  1 疫后反思企业的长久竞争力 2020年以来,一场新冠疫情给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深刻影响了经济、文化甚至地缘政治。对于企业而言,在疫情的“新常态”之下,领先的企业已经与落后的企业之间拉开了一个巨大的“数字鸿沟”,企业经营者需要重新思考企业的长久的竞争力。

  事实上,无论是疫情的爆发期,还是目前的常态化阶段,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差异非常非常大。第一类是遭受了疫情重创的企业,比如餐饮、旅游、影视文化,以及很多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客户的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第二类企业是自然得益的企业,比如电商、在线教育、在线会议等等。第三类才是大多数的传统线下企业,他们在疫情中抓住了机遇,灵活的调整策略,没有被疫情所击倒,这类企业是应该真正关注的企业。

  2020年4月的《经济学人杂志》对疫情期间欧美最大的800家上市企业做了一轮分析,他们看到最具韧性的100家企业相比较那些脆弱的100家企业,股票的估值高出一倍,营业利润也高出了17%。在中国,SAP也调研了自身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表现出更强的韧性。

  这次疫情也让企业经营者看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还有很大差距。在策略调整上,没有几家企业可以真正利用大数据,对经营状况进行场景模拟,及时调整疫情过后的经营策略;在应急响应上,为数不多的企业能够动态调整供应链计划和产品组合,与合作伙伴开展协调,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开发设计上,很少有企业能够根据疫情对市场造成的变化,快速设计出新的产品,并上市销售;在人员优化上,有些企业也做不到结合员工体验分析,自动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

  在企业推进数字化的进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高光的技术亮点只是“冰山一角”,冰山水平面以下才是企业生产经营真正应该关心的事情。包括企业的韧性,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在冰山下隐藏的能力缺失和陷阱。

  那么,在后疫情新常态下,企业该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提升供应链的韧性,缓解市场需求波动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巨大冲击,进而抵抗制造运营的风险呢?

  2 供应链:从“柔性”到“韧性” 今天看到的对供应链的研究多是偏向对下游消费者的柔性,谈的更多的是“消费互联网”。很多企业规划和建设了柔性的供应链,希望通过它尽可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和个性化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但对于上游的供应商,考虑的重点则变成了,如何降低流通的库存,如何把采购成本压到最低,如何迫使供应商缩短交付周期。这样的供应链只解决了成本效率的问题,只解决了以低成本满足终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问题,但却忽视了供应链的韧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危机到来的时候,“断供”便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从柔性供应链到韧性供应链的转型,是企业重塑竞争力的新机会,也是工业互联网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百事可乐原来的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但是印尼海啸彻底摧毁了百事可乐有机食品饮料的供应链,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停产和断供。为此,百事可乐下定决心重塑一个韧性的供应链。百事可乐与SAP一起在全球范围内建了一个“一体化”的下一代数字化供应链项目,对供应链网络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包括选址和布局;同时搭建了一个精准严密的全程监控系统;并通过协作平台,让不同的供应链之间,不同的区域之间,不同级别的供应商之间做到高效协同。

  在这次疫情中,十几年前搭建的这套韧性供应链充分发挥了作用,使百事可乐供应链受到的冲击降到了最低。

  3 商业模式:从“制造”向“智能服务” 市场需求的波动被疫情急剧放大,这直接冲击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到现金流。怎么去来缓解这种需求的波动?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今,仍然有非常多传统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制造产品、销售产品,而服务收入的占比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对提升抗风险能力极其重要。

  在工程机械领域,全球领先企业的企业后服务市场收入占比平均可达50%,而中国企业只有15%。具体以国内外两家风机厂商做比较,年营收近800亿元人民币的维斯塔斯服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可达56%,而中国一家年营收达到260亿元人民币的领先风机厂商的服务收入占比仅为13.8%。当然这里的服务不是传统的线下服务,而是充分利用数字科技的智慧化服务。

  以维斯塔斯为例,通过和SAP合作,首先对所有风机的制造过程进行了智慧化的改造,当风机安装在野外的时候,风机上的传感器能够及时把所有的风机运行数据传到云端,利用大数据的方式实时分析和了解风机运营的状况,基于算法分析预测出风机出现故障的时间。

  当维斯塔斯有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之后,其业务模式便做出了调整,不仅销售风机,而且进行售后的运营服务,这样不仅降低了客户的维修费用,也提升了运营效率。

  4 生产方式:从“集中式”向“集中+分布混合式” 今天所有的制造都是“集中式”的制造,把所有的零部件从全国、全球运到整机厂的车间进行组装,这样一定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但是,当供应链发生问题的时候,如果工人不能及时返工,零部件不能及时运抵,这种制造方式会面临很大的挑战,该如何抵御这样的风险呢?将集中式制造转向集中+分布式制造,混合制造的形态。

  分布式制造有两个大的特点,一个是网络化的制造形态,工厂分布在不同地点,就近完成生产,靠近客户,靠近采购方来进行生产;第二,它是高度灵活和柔性的,同样的产线或车间可以生产不同形态的产品,使得这样的网络分工不会造成大幅的成本上升。

  

  作为一家第三方的物流公司,UPS做了一个“3D打印工厂”项目。经过大数据分析,UPS在帮助很多客户运送零部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零部件是会经常在某地运到某地,或者某地厂家经常有哪些零部件和备零部件的替换需求。为满足这一需求,UPS第一期在全美建了70多个3D打印工厂,一端连接原厂的需求,一端连接相关的设计师或者工程师。根据客户的要求,UPS就近通过3D打印的方式来生产那些零部件,让所在地的厂家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关键的零部件。目前这项技术没有大规模普及到所有的领域,但对于核心部件的生产是非常有效的。

  疫情期间,UPS的生意大幅提升,目前也开始做新的布局,建更多的3D打印工厂。这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生产的案例。 企业打造韧性的供应链,降低需求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抵御制造运营风险都需要“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平台支撑。目前,全球有300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就有200多个。但工业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一个“开场”的阶段,本质上还是“工业物联网”,即把工业所有的相关要素,包括产品设备、运输工具等集成在一起,再加上数据的分析,仅此而已,并没有真正地打通“端到端”的闭环,实现业务上的突破。

  未来,“工业互联网”必将进入“中场”,建设一个能够涵盖从设计、计划、制造、交付到运营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同时也会大量利用人工智能来做很多辅助性的工作,从而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