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EN
正式版ESG指引体现何种可持续发展风向?
低碳与减排

在证监会指导下,由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分别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5月1日起正式生效。正式版指引的出台标志着国内企业ESG信披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由原本的半强制披露逐步进入强制披露时代,国内ESG体系建设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节点。

2004年,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推动下,ESG概念横空出世,其原则逐步得到了联合国主要国家和商业界的认同和推广。“在乎者赢(Who Cares Wins)”报告中提出的驱动商业界为全球化挑战发挥积极作用的三个领域——环境(E)、社会(S)、公司治理(G)成为观察商业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统一范式。

20年来,ESG理念逐渐成为共识,但在多方参与下,ESG实践的方法论、评级评价标准愈发面临撕裂与挑战。具体表现在难以协商统筹出一个可以衡量和比较的统一ESG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意味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无法找到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利益相关方也无法去评价企业的ESG实践表现。

建设统一的ESG标准是构建中国ESG体系的前提条件。去年,国际上以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发布了IFRS S1和S2,并在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ISSB准则旨在帮助公司以稳定、可比较和可验证的方式讲述其可持续故事,并向利益相关者披露具备完整性、可比性、可信度和透明性的可持续发展信息。

此次,指引在披露框架等维度吸收借鉴了ISSB准则的披露要求,同时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下生发出具有中国特色化的议题内容,围绕与国际接轨和凸显中国特色,中国ESG生态建设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ESG体系需要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等社会各界努力协同推进,在法律法规保障,标准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披露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推动ESG市场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形成了“自上而下”以政府监管部门引导为主的ESG管理体系,生态环境部、国资委、证监会、央行、交易所等各部门发布了多项法规政策。

包括此次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指引在内,各ESG相关监管部门陆续动作。此前,国资委对央企和国有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生态环境部对环境信息披露作出了具体要求;央行对金融机构披露环境信息提出要求,并发布相关指南;

可以说,区别于欧美国家,我国ESG市场构建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发挥了引导作用,这与国际上主要得益于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推动有着明显的区别。

除此之外,国内ESG相比于欧美,另一个显著区别在于ESG议题维度的区别。在E(环境)维度,结合3060双碳目标,国内企业重点聚焦在碳领域,并主要以央国企带动为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一系列“双碳”相关的政策纲领推动了ESG理念在国内产业界的普及推广。欧美国家主要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对于气候变化,中国仍是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制造业大国,在具体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上与欧盟存在诸多差异,这也是中国一直呼吁“坚持共同担有区别责任”的出发点所在。

在S(社会)维度,欧美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性别平等、种族平等、反职场歧视和性骚扰议题等重点议题。这与其社会面临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有很大关系,全球化促进了人口的流动,移民造成了欧美社会的多元化,老龄化和少数群体的自我认同问题是欧美企业面临的新型矛盾。

反之,中国在S(社会)议题上体现出了中国特色,例如乡村振兴议题,乡村振兴是一个中国特色实践,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改开之后,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区域和城乡矛盾,高速的城市化和丰沛的人口既带来了发展红利,也滋生了不少社会问题。

乡村振兴议题并不是中国自己的发明创造,它的内涵实际契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第一个(消除贫困)和第二个(零饥饿)的目标。但在具体的实践落地上,中国发挥了有为政府的作用,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与医疗保障等方面倾斜投入。企业则在市场机制引导下,结合自身业务领域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用工等方面践行市场主体的作用。

另外,国内的ESG议题主要关注E的维度,S和G的层面较少探讨。而欧美国家更重视S和G维度的议题,美国在人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公司治理等具体议题存在多层次的三方机构,这些机构在每个具体的议题维度形成了自身的方法学体系和最佳实践。

另外在具体的治理模式上,欧美国家自身的判例法传统,关注具体case的解决,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举一反三提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法案,从而推出某一类型问题的标杆案例,推动整体行业的ESG实践进步。

中国特色ESG体系建设围绕目标、议题和实践层面逐步展开,ESG目标最早由联合国契约组织提出,它本身依托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个大的框架,ESG的总体目标上中国和欧美没有本质区别,这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共识的根本原因。但ESG议题也需要本土化落地,解决Local存在的具体问题。求同存异,在不同中寻找相同,在相同中体现不同。

在议题层面,共识性的目标在不同国家、地区、市场的存在形式是有区别的,比如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欧美正面临着“去工业化”,在相关政策制订,减碳降碳手段上也存在区别。

在实践层面,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不同的区域市场,不同文化背景和国家发展阶段,都导致了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ESG实践。

美国的ESG体系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借鉴美国ESG体系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监管部门引领的自身优势,对在ESG具体议题违规的企业进行处罚,杜绝企业外部化效应的社会兜底。同时,要给予ESG表现好的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形成对相关企业的正向激励,督促企业在每一项具体ESG议题上不断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