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于4月22日-24日在天津举行,主题为:智能商业时代 高质量发展与价值创造。道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永续自然环境保护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醒生出席【全会-影响力投资专场】并演讲。
下面为他的演讲全文
张醒生:其实我在过去30年里从国家部委到国营的公司然后到跨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公司,然后到自己做投资,经历了整个社会的一个全过程的变化,也同时我回想起徐老师刚才讲的三十年,我想起30年前曾经有一本书,影响了我们当时八十年代的一批人,叫《第三次浪潮》,那本书使得大批的人看到了未来,投身到了社会和科技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来。
借这本书的名,我自己看到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在公益和投资的事情上也有三十三次浪潮,第一个浪潮其实是在徐老师开办希望工程之后,然后在中国那时候主要从跨国公司引入叫CSR,企业社会责任,当九十年代中期企业社会责任引入在中国似乎是个新概念,但是今天任何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如果没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可能不能够获得商业和社会的承认。
第二个浪潮,大家都大部分在这儿参与过,就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的公益捐献,慈善捐献达到顶峰,首次超过一千亿人民币,大部分中国年轻人投入志愿者活动。
第三个浪潮非常有意思就是两年前国家颁布了《慈善法》,于是我们就看到大批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公益基金会或者是慈善基金会,到目前为止两年的时间大概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会已经将近有七千家,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你需要很多人来捐助,但是公益事业是一个长久的事业,靠捐助每年年复一年的捐助能否持久,公益组织、慈善组织怎么能够获得自己永生或者持续这种发展能力,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公益组织能不能形成一个其实徐老师那本书我是拜读过,《公益向左,慈善向右》,讲的非常好,洛克菲勒家族在一百年前,它建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一方面做公益。
另一方面做慈善投资,通过慈善投资获得的收益来转到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我自己上个月卸任了老牛基金会理事长职务,老牛基金会是牛更生先生把自己的股票全部捐出来,有40多亿港币的价值,但是老牛基金会每年的支出是两亿人民币左右,所以我自己做理事长的时候经常和我们理事会包括我们今天老牛基金会的秘书长也在这里,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困惑,如果每年持续的争执,老牛基金会20年后怎么办,每年两个亿支出20年花完了怎么办。
所以一直在寻找有没有机会找到使得公益也能够基金会也能够不断增值发展的方向,非常有意思的马行长,马蔚华行长在去年发起了中国慈善学院,带入了社会影响力投资,我就觉得这个一定是中国未来公益组织、公益社会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而且我自己也看到我身边有大批企业家朋友都有爱心,每个企业家几乎都成立了自己组织或者个人的家族基金会,中国大概有七千家私募公益基金会,假设我们看看每个公益基金会或者家族基金会,只需要两个做投资或者做资产管理的,需要将近15000名非常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或者是投资管理者,可能吗?从投行或者从投资公司找人,他们的成本是很难覆盖。
那么这种TPG做的模式用组织起来,用专业的团队来帮助向上的基金和公益的资金力量,达到既满足社会挑战又能够得到良好的资金回报,这确实是一个专业性的职业化的未来可能在中国可以得到很好发展的方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