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
EN
俱乐部举办“丁肇中沙龙”在北京举行
座谈沙龙
冯嘉雪
2014/10/08
摘要:
8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的“丁肇中沙龙”在北京举行,吴建民、李书福等参与对话交流。

  10月8日下午,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的“丁肇中沙龙”在北京举行。丁肇中曾是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首先向俱乐部理事们做了题为《寻找宇宙的起源和基本结构》的演讲,讲述了他在不同时期为探索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所做的实验,他强调说“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俱乐部成员吴建民、李书福、王若雄、汪潮涌、张懿宸及程虹等参加并与丁教授进行了对话交流。

  文字|冯嘉雪

  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今天,人们正享受着由基础研究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技术成果,如通讯、计算机等诸多领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可是,常常被人们忘记的是,为这些成就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而去不停地探索,而不是出于经济利益。”2014年10月8日,华裔美国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北京望海楼内,向来自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微信号:cec2006)的民营企业家们讲述了他的实验故事以及他的科学观。

  作为世界上最具盛名的物理学家,早在1976年,丁肇中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

  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1956年,20岁的他只身从台湾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深造。此后,他只用了6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丁肇中的美国同学都称他为“奇人”。

  1972年,丁肇中向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所提出了寻找新粒子的计划。但是,他的实验计划几乎被世界上所有的实验室拒绝了。丁肇中毫不示弱,经过两年多的全力攻关,他和团队向全世界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正是J粒子的发现,改变了物理学界长期认为世界上只有三种夸克的观念,改变了人类对于物质基本结构的认识。

  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从该奖项颁发伊始,还从来没有人用中文上台演讲过。“我就觉得应该用中文演讲。”丁肇中说,当时美国大使曾找过他,说你是美国人,不能用中文演讲,“我说完全没有关系,因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所以我用中文演讲。”

  在丁肇中看来,得到诺贝尔奖是对一名科学家最大的荣耀,同时他希望能借机向中国的青年们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丁肇中认为,这种思想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有很大害处。“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倾向于理论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就是从实验中产生的。”

  “实验”,是丁肇中与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们交流时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对于今天人们愈发重视“实际效用”而轻视基础理论研究的趋势,丁肇中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许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它必须集中于能立即有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的发展,并使经济持续发展。从历史来看,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显然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现象后,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转化的了,“技术的发展是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的。”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学者,到一名物理学界赫赫有名的权威人物,丁肇中一直对科学抱有坚定、纯洁的信仰,对于自己多年来做物理实验的体会,他总结了两点:

  第一,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要惧怕困难,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第二,做基础研究,要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

  尽管自己也被尊为“专家”,但丁肇中认为,“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的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发展是推翻现有知识。”

  现在,丁肇中正在领导着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并通过太空空间站进行宇宙探索实验。

  “AMS最重要的目标是探测未知,探索自然界中存在、但我们无法想像也不曾发现的现象。”丁肇中在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理事们讲解了他最新的实验项目后,又与企业家们展开了丰富、有趣的对话。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顾问、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天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若雄、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汪潮涌、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懿宸等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以及秘书长程虹参与了此次对话。

  以下为部分对话摘录:

  李书福:今天人类已知的“世界”有100亿个银河系统那么大,但实际上我们人类已知的还是非常有限的。

  丁肇中:是的。200年以前,我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在地球上是最重要的。结果到200年以后,我们知道地球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人的存在是很偶然的现象。再过100年,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可能还是另一回事,不做实验,你就永远不知道。

  张懿宸:这两天最新的诺贝尔奖部分获奖名单已经公布了,在这之前,很多人都觉得今年中国人是比较有希望获奖的。您对今年这个诺贝尔奖的结果您怎么看?

  丁肇中:我只能说说我个人的意见。这些事情都不是绝对公平的。例如,1905年,爱因斯坦推出了“相对论”,但爱因斯坦是在192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而且他并不是因为“相对论”而获的奖。

  所以你很难推测。其实有很多人应该拿诺贝尔奖,但是没有拿到。所以说,(评奖)不是绝对公平的,诺贝尔奖有一个特点,你发现的东西,通常要让你等二、三十年,或者四十年,才给你诺贝尔奖。

  汪潮涌:华裔物理学家、被称为“光纤之父”的高锟就是等了20年。

  丁肇中:对的。

  程虹:丁教授,您有没有想过您现在的研究对于我们当下这个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丁肇中: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以表彰他在1895年发现了X射线。但是X光用在医学、工业上获得应用是30年以后的事情了。所以,科学从发现到运用,通常要有二、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时间。而一旦运用,就会把整个社会改变了。不过,我的结果可能都没运用到,这是我个人的猜想。

  李书福:今天的人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做生意赚钱,但我觉得如果只是做生意赚钱,那是没有未来的。

  丁肇中:我是花钱最多,最不赚钱的人。

  李书福:现在我们这个地球是很危险的。任何星球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地球也一样。当地球的生命周期结束后,人类将向何处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外太空的问题。我们要找到生命周期更长,或者更年轻的星球,才能延续我们人类。我相信在外太空一定有一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我们只是还没有找到罢了。

  丁肇中:现在的问题是:依靠现有的火箭技术,从地球到火星要3年,走出太阳系要40年,所以到别的太阳系统去还是很困难的。除非你在技术上有新的发展,否则你没有办法到别的星球上去。

  李书福:所以我觉得全人类应该研究两个技术,一个就是您研究的外太空技术,还有一个就是生命科学。把这两个东西研究透,这就是人类的未来。现在老是在研究这个东西卖多少钱,那个东西能多卖多少钱。我觉得这些都没有用,不能解决人类未来的问题。我总觉得这两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丁肇中:你不去研究永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总得有人去研究。

  李书福:这种前沿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当然我们这辈子也享受不到了,但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抬起头来,看看未来要如何走。我们总是想着做品牌、赚钱,但是它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钱很多、很多也没有用。最终,我们人类要如何在地球上找到自己的未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丁肇中:上个世纪30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几岁,就是通过科学研究的发展,今天人类的生命延长了很多。

  张懿宸:丁教授,您和国内的科学界接触是最长的,而且是不间断的。您对中国现在整个基础科学研究的状况,您持有怎样的看法?

  丁肇中:我不是特别的了解。每次回到中国我只呆上两三天的时间。所以我只能从发表的文章了解一些情况。因为我不住在中国,所以很多实际情况并不掌握。(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