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碰巧和一位以色列人吃饭却不知如何开场,试着提起《创业的国度》(Start-up Nation)这本书,这个词已俨然成为了以色列最好的国家代名词。今年8月底,“中国企业家全球游学”将前往以色列,开启为期两周的探索和学习以色列创新创业的游学之旅!学员限额招募,期待同行!
提起以色列,过去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硝烟弥漫、战火连天,然而今天,以色列却以长年保持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最引人瞩目的高科技创业为人所称道。《创业的国度》一书作者索尔•辛格说:“以色列人的直率性格和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潮是成就以色列创业经济的源泉。”
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阿兹列里中心(Azrieli Center),是特拉维夫最高的摩天大楼,也是以色列经营高科技、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运作中心。
索尔.辛格(Saul Singer)没想到他的书在中国这么受欢迎。这本他和美国外交政策专家丹.塞诺(Dan Senor)合写的书自2010年9月出版中文版之后,至今已经重印14次。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好奇,这个常年硝烟弥漫的陌生国度创业经济竟然如此发达。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约为2万平方公里,人口710万,还不如北京和上海数量多。但在2009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是美国之外在纳斯达克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共有64家上市公司,到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平均每2000名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人创业。根据以色列风险资本研究中心的研究,以色列人均风险投资额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达到近200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的一半。
很多跨国大公司把核心技术研发放在了以色列,比如英特尔在以色列安置了6600名技术人员,专攻酷睿双核芯片设计。IBM、微软和谷歌等国际IT巨头都在特拉维夫设有规模庞大的研发中心,英国《卫报》认为,特拉维夫附近的以色列硅谷是仅次于美国加州硅谷的最大科技中心。
一个炮火笼罩下的弹丸之国,如何催生出这么生机盎然的创业经济?
“什么是打扰一下?”
引一个笑话:四个人站在街角,一个美国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中国人,一个以色列人。一个记者走上来问:“打扰一下……请问你们对肉类短缺有什么看法?”
美国人说:“什么是短缺?”
俄罗斯人说:“什么是肉类?”
中国人说:“什么是看法?”
而以色列人说:“什么是打扰一下?”
这个笑话说明了以色列人的直率性格。有一个词语叫“chutzpah”,中文的意思大概是“肆无忌惮”,但在以色列,这个词是带褒义的。大学生向教授提问,雇员们挑战他们老板的决定,军士质问自己的长官,文员批评政府要员,这些对于以色列人是司空见惯的。以色列人自小就被这种行为方式熏陶,他们认为自信是一个人的基本要素,沉默寡言或者言不尽意或许反而会使你落后于人。
这便是辛格在《创业的国度》这本书里总结出的以色列创业经济兴旺的一个文化背景。
辛格介绍说:“以色列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这样的国家,每个权力人物,包括总理和军队政要都有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叫的绰号。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内,谁都可以用绰号称呼他们。以色列前任总理本亚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和阿里尔.沙龙(Ariel Sharon)的绰号分别是‘比比’和‘阿里克’。这些绰号不是官员背后相互的称谓,而是公开的,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称呼他们。”
这样的文化显然适合创业公司,因为创业公司需要扁平化,需要每个人都能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意。在以色列,集体讨论是最常见的方式,而且往往由地位最低或者年龄最小者先发言,避免他们跟从那些权威人士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这种文化和以色列的兵役制度结合起来,奇特的化学作用发生了。以色列和韩国等国家一样,建立了强制兵役制。每个年轻人在18岁以后都要强制服役二到三年。以色列的军队系统设置了非常少的高级军官,尽量向下授权,让士兵有在前线随机应变决策的权力。这样的战例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的“六日战争” (1967年)和“赎罪日战争”(1973年)都可以看到,在那两场战争中,以色列都取得了胜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强制兵役为以色列的创业文化打下了基础。每个年轻人退伍之后都会拥有几个服役时的战友,在服役期间他们就共处一室热烈讨论过,这样的友谊非常可能成为创业伙伴之间的纽带。而对于那些部队中优秀的年轻人,他们还可能在服役时就被选进特殊的高科技部门,在那些部门里的训练和培养为他们日后进入科技创业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国民数量相对较少,部队人数有限,以色列军队一开始就以高科技作为主导建设方向。以色列的高精尖武器研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精英情报部门 “8200”以及军事科技创新部门“Talpiot”每年都通过多道程序遴选真正顶尖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在这些部门里的服役经历会使他们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声誉和真正的科技能力。
辛格说:“这些部门就像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一样。”他在书中援引一个受访者的话说:“在以色列,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在学术上的经历比不上其在军队的经历重要。在求职过程中,每次面试必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军队的哪个部门服役? 很多招聘广告都说明只要“8200 毕业生”。而8200毕业生本身更是构成了巨大的社会网络。他们的年度聚会通常称为巨大的生意搭建网络。
新晋智能手机APP公司Onavo的几位合伙人都来自8200。CEO 盖.罗森(Guy Rose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8200的帮助来自两方面,首先是军队安排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去做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项目,然而他们往往能成功。这培养了一种‘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的想法,这种想法使他们可以面对创业时的种种技术挑战。其次,军队在人际网络上帮助巨大,即使数十年过去,那些战友之间的情谊和联系使我们和高技术的雇员、投资者和咨询机构之间都保持方便而密切的联系。”
资料来源:《创意的国度》一书,数据截至2009年5月(作者标注:在纳市上市的中国公司,如百度、网易、盛大等,都是在英属维京群岛或开曼群岛注册,作者仅以注册地统计)
犹太移民的贡献
辛格认为,以色列创业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移民。由于犹太人散布世界各地,而以色列又是犹太人建立的唯一一个国家,所以以色列大量接收了来自全球的犹太人移民及其后裔,他们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
辛格说:“当我在美国演讲,说移民有助于经济发展时,台下一片哗然。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限制移民,但以色列是对移民最积极的国家。”从历史上来说,由于犹太人多次遭受迫害而被迫迁徙,直到1948年以色列立国,所以几乎99%的以色列人都是移民及其后代。最大的一波移民来自前苏联。
在冷战结束之前,苏联境内的犹太人一直寻求通过秘密管道逃到以色列,而苏联军方严密控制边境,多次引发冲突。苏联崩溃前夕,大批犹太人越过边境涌入以色列,人数约80 万之众,其中有数量众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由于宗教的同一性,他们融入以色列社会并不会太过困难,而他们的子女更是从小和以色列社会融为一体。以色列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移民吸收部来负责移民的安置工作。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对于犹太人很宽松,只要你属于犹太人,不论说何种语言,只要一到达以色列境内,你的以色列公民身份就立即生效,无需考试,也无需申请绿卡。
另外一批重要的移民来源,则来自美国及西欧的犹太人。由于犹太人擅长做生意,在文艺、学术上往往也颇有造诣,所以在这些发达国家的犹太人,往往在金融、投资包括思想学术领域占有重要位置。他们会将资金投回自己的祖国帮助以色列经济发展,也对以色列公司在美国上市提供了巨大帮助。而那些愿意回以色列发展的犹太人,也较容易直接受各大跨国公司委派,担任设于以色列的研发中心的核心人员——英特尔的以色列研发中心便是这么起家的。
另一方面,由于犹太人坚持宗教习俗的纯洁性,他们要求自己的后代必须受洗,必须掌握希伯来语,必须熟习犹太教经文。相比在美国上犹太学校,他们会更倾向于将子女送回以色列进行教育,这样的熏陶更加原汁原味。有时候,父母甚至会放弃他们在美国的工作,回以色列陪伴子女一起成长。
移民给以色列带来的是民族性的丰富,它使以色列像一个文化熔炉,冶炼着移民带来的世界各地的文化。而移民本身固有的冒险性更加使他们具备创业气质,这也成为以色列创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
“我们把一个潜在问题变成了财富。”辛格说。
约西.瓦迪(左)今年69岁,是一个戴眼镜,胡须花白,略带孩子气的秃顶老头。他被称为以色列的“科技创业之父”。在过去的40年里,他投资并培育了80多家以色列公司,他最得意的作品,是1996年投资自己的儿子埃里克和另外三个年轻人成立的公司ICQ。
以色列两代创业潮
约西.瓦迪(Yossi Vardi)今年已经七十多岁,是一个戴眼镜,胡须花白,略带孩子气的秃顶老头。他被称为以色列的“科技创业之父”。在过去的40年里,他投资并培育了 80多家以色列公司,其中诸多最终被国际巨头收购。他最得意的作品,是1996年他投资自己的儿子埃里克和另外三个年轻人成立的公司ICQ。这款风靡全球的聊天工具在1998年买给美国在线(AOL)时价格高达4亿美元。同一年,一个叫马化腾的中国年轻人在深圳成立了腾讯公司,把类似ICQ的模式发展到今天成为庞大的QQ帝国。
ICQ代表了1990年代以色列的一波科技创业热潮下涌现的一批互联网公司。1993年,试图解决巴以争端的奥斯陆协定的签署,使以色列的投资环境更趋安全。
这批创业公司的涌现,和以色列政府于1993年推出的“YOZMA计划”不无关系。YOZMA计划是以色列政府为了刺激民营科技公司发展推出的一项措施,其内容为:一个科技公司如果获得国际风险资本注资,以色列政府将提供1:1的配对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这对这些刚起步的小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因而从 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以色列的科技公司出现了一股热潮。创业公司从100家增长到800家,风险投资从5800万美元迅速增长到33亿美元。
以色列政府发展部长Rina Pridor说:“这里的游戏规则是接受失败,你要拿到那枚金蛋你就得尽可能多地孵鸡蛋。”她表示,政府可以冒两到三年的风险来哺育创业公司,“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损失是那些美好的创意在它们有机会证明自己之前就消失了。”
瓦迪说:“科技就像钢琴,美妙的曲子需要钢琴家弹奏出来,而创业家就是那个钢琴师。”以色列有创业的土壤,人们有敢于承担风险寻求机会的性格。这和保守的欧洲是不同的。现在以色列每年新涌现的创业公司数几乎能追平整个欧洲。
2000 年之后,全球的互联网泡沫很快破灭。诸多以色列科技公司也深受影响。一时之间出现了停滞。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多久。新的一波热潮又迅速到来。在2005 年,以色列取得的风险投资已经超过了2000年。现在政府已经不需要通过YOZMA计划来吸引投资了,全球各地蜂拥而来的资本已经让以色列的创业公司水涨船高。
Onavo便是近一两年涌现出来的新晋公司,目前已经得到了红杉资本的投资。
2011年夏天,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一群头发花白的妇女围住了Onavo公司的展台。在那届创业展上,Onavo收获了一个特殊却很有价值的奖项:最受祖母欢迎的创业公司奖。
这个奖项的潜台词是,你的卖点很清晰,连通常对新技术摸不着头脑的祖母们都能轻易掌握——Onavo主打的是帮智能手机大幅度节省流量。Iphone或者 Android 用户装上这个免费APP,它使用使用服务器中的云计算技术对你即将预览的内容进行压缩,在内容抵达你的 iPhone 之前,你所消耗的流量已经显著减少,据称可以减少高达80%的流量。
这个2010年成立的公司,源自于六位出身于“8200”情报部门的年轻人到巴塞罗那参加世界移动电话展览回来之后收到了令人咋舌的电话账单。
CEO 盖.罗森认为以色列的创业土壤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以色列是创业公司的沃土,是创业资本的热点。高质量的创业条件和资本的广泛介入使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大增。而且以色列的文化是鼓励创业,甚至奉创业者为偶像。所以以色列拥有全球最高的人群风险资本值并不奇怪,比美国还高。”
另外,在目前国际金融形势极度不稳定的情况下,“船小好掉头”的创业公司比较灵活,对金融依赖度也相对较低。“以色列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很小,以色列的证券市场是最早恢复。创业经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会像金融经济那么脆弱。金融危机时期其实是很好的创业期,人们失业了,想寻找新的东西,而创业是不需要花太多钱就能做的事。”辛格说。(来源:外滩画报 有删节)
中国企业家全球游学,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发起,致力服务于中国企业家的可持续领导力,搭建终身学习平台,建立全球化思维视野,提高决策有效性。今年8月底,“中国企业家全球游学”将前往以色列,开启为期两周的探索和学习以色列创新创业的游学之旅!学员限额招募,期待同行!
“中国企业家全球游学“以色列站:
时间:2014年8月30日-9月12日
导师:希蒙•佩雷斯 以色列总统
核心内容:
1、 在继硅谷后的世界最佳创业腹地特拉维夫,探求“创业国度”的理论与实践
2、 在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溯源犹太精神
3、在高科技研发之都海法,感受技术剧变的浪潮
2014年美国站游学(9月28日-10月17日)同时开放,前驻华大使骆家辉任导师,横跨东西海岸,系统学习美国的创新、变革与领导力。
报名咨询:
电话:010-62766066-825/830
邮箱:youxue@daonong.com
在线报名:www.daonong.com/youxue